高标准农田里大型农机耕种上肥趁热打铁
10月23日,在涿州市歆农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农机手驾驭着耕种上肥一体机,抢抓农时耕种冬小麦。
“曾经是小块田,种麦只合适小型农机,需求好多天,现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,运用大型农机快速便利,耕种、上肥趁热打铁。”涿州市歆农家庭农场担任人董红岩蹲在地里,细心检查小麦的耕种密度。
土地好,麦粒饱,粮食生产的底子在犁地。董红岩的这片地,原先田间是不到两米宽的土路,一过车就尘土飞扬。现在修了水泥路,大型农机进来了,会集连片耕种。
与高标准农田建造相伴的,是高效节水体系的推行。小麦每个成长阶段都要靠水提劲,董红岩的农田里安装了自动化喷灌设备,可经过手机App长途操控,对麦田施行水肥一体化灌溉,在省时省力的一起,还比传统灌溉方法节水三到五成。
农田条件进步了,地也好种多了。在地头,气候监测体系就像一双“眼睛”,可实时丈量风向风速、温湿度等,为小麦上肥、洒水等田间管理供给数据参阅。
小麦种在高标准农田里,新种类、新技能进田,董红岩的干劲十足。“收完玉米种小麦,一茬接一茬,种粮更有底气了。”董红岩说。
种粮底气越来越足的,还有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李子札村种粮大户张志清。这两天,张志清一直在田间忙着耕种旱碱麦,一粒粒丰满的麦种在盐碱地里“落户”。
“本年咱们计划栽培3000多亩旱碱麦,估计再有五六天就能悉数完结耕种。”张志清说,他栽培的旱碱麦悉数选用“六步法”高产栽培技能,即优选种类、重施基肥、缩行密植、重度、春季肥料水溶追施、一喷多防,助力旱碱麦稳产丰登。
向盐碱地要粮食,先要改造土地。张志清请来农业科学技能人员,检测土壤盐分,发掘排盐水沟,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深耕和土壤改进,并对农田沿线基础设备进行提档晋级。
犁地提质量,还要以种适地。张志清的这块地,本年种的仍是“捷麦19”和“捷麦20”,这是专关于盐碱地培养的耐盐碱、抗病性强的小麦种类。
近年来,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高效统筹土、路、水、肥等要素,归纳使用土壤改进、管理修正等技能,在原先杂草丛生的盐碱地上安置合理的水网、路网,铺设灌溉管道,建筑排水沟等设备。经过采纳淡水洗盐、增施有机肥、土地平整等办法,下降土地盐碱度,进步地力。
“河北省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造,分区分类展开盐碱犁地管理改进,让更多粮田变良田。”河北省农业乡村厅相关担任的人介绍,现在,河北省已在黄骅、海兴、曹妃甸、沽源等13个县(市、区)完结18万亩盐碱地高标准农田建造。经过推行增施有机肥、秸秆还田、旱碱麦—苜蓿粮饲轮作等技能,改进土壤理化性状,进步盐碱犁地保水保肥才能。(记者郝东伟)